刘备突然为姜维倒了一杯茶,姜维忙道惶恐。
茶汤澄亮,热气裹着清幽兰香漫开,萦绕鼻尖不散。
诸葛亮指尖轻叩桌面,语气平和:“何不饮茶?”
姜维垂眸看向冒着热气的茶杯,眉头微蹙:“此茶尚烫,恐难入口。”
诸葛亮闻言轻笑,缓缓点透其中道理:“茶烫则不可急饮,需待其温。正如军备未整、时机未到,动兵之事,亦不可冒进。”
“高欢所据不过辽东三郡,若非依仗袁绍,他怎敢触左将军虎须?”
“现在袁绍尚未平定河北,再给他高欢几百个胆子也不敢跟左将军撕破脸!”
刘备颔首肯定诸葛亮所说,补充道:“此番高澄、高洋兄弟前来,携带了几百匹战马,尽数送入青州马场。”
“这是高欢第三次送马了。”
“这...”姜维脑袋转不过来了。
不是说他要打过来吗,怎么又送战马了?
那他到底打不打?
两家到底是和还是战?
既然做着攻打青州的准备,为什么还要提出联姻?
刘备见状,轻笑出声:“姜维十三岁便能有如此眼界,已是异于常人。若有暂时想不通的地方,不妨记下来慢慢梳理。”
“明日你见着高澄,无需跟他动口舌,径直邀请他比武即可。”
“他若问你缘由,你便答:‘汉人有规矩,跟志同道合的朋友才坐而论道,遇到表里不一的敌人,根本不废话,直接动刀子!’”
“说完便可拂袖而走。以高澄的聪慧,自然明白其中道理。”
姜维喝完茶后便离开了左将军府。
姜维回到家躺到床上,被褥被翻得凌乱,脑中反复盘旋着刘备的安排,怎么也摸不透深意。
直到夜色渐深,他才猛地停住动作,眼中骤然发出亮光,终于算是想明白了:
高欢在这儿玩两头下注的把戏呢!
一面赶着和刘备联姻,一面又偷偷跟袁尚交好。两边一旦打起来,袁绍要是赢了,他就从海路直扑青州;刘备要是赢了,他便假模假样 “助” 刘备打袁绍。
两边都有发兵的借口,打谁也是名正言顺。
想明白了这一点,翌日姜维没给高澄半点好脸色,用几近嘶吼的语气说出刘备交代给他的话后便拂袖而去。
高澄听完脸色骤变,身躯猛地就僵住了。
两头下注的事情被刘备发现了。
他故意设了这么一个局敲打我!
高澄心烦意乱得厉害,尽管清楚刘备不会对他怎样,可被人玩弄于股掌的不爽,还是让本就暴躁的他看谁都不顺眼。他没再理会旁人,径直把自己关在屋内,琢磨着后续该如何行动。
晌午时,厨奴端着午膳小心翼翼地入屋。这厨奴标准的胡人长相,姓拓跋,本是拓跋鲜卑一小部落的公子,被俘后分配到高澄府中当厨子。
高家人的脑回路实在奇怪,仇人也敢留在府中当内侍,似乎全然没想过这是养了个隐患在身边。
拓跋伺候高澄已久,心知对方脾性,进门前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小心。
可入门后见着高澄脸色,他直接慌了神,刚走到案前,手里的汤碗 “哗啦” 一声摔在地上,热汤顿时洒得满屋都是。
“废物!”